智库专家石建勋:中国製造业须另创优势(上)
发布人: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6-05-13   浏览次数:145

近期有境外媒体报道,大批在内地建厂的美国公司准备从中国撤资,并将生产线回迁至美国。主要原因包括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美国能源成本降低、中国物流成本过高等。该报道援引波士顿谘询公司估计,目前美国製造商品的平均成本仅比在中国高5%。至2018年,这一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至3%。


欧美国家重振製造业


如何看待外媒的报道呢?笔者无法核实其中的真实性,仅从文中提及的某些美企计划回迁来看,背后有?深刻而复杂的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全球产业再分工的大背景。


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令西方发达国家深切感受到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切肤之痛,经济金融化、製造业空心化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基础与金融稳定,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更加关注製造业转型升级,将重振製造业作为经济復甦主要政策?力点,并相继推出一系列推动製造业发展的举措,试图做实实体经济,重塑製造业竞争新优势。


在此背景下,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推出一些颇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製造业,推动高端製造业回流,并加大对先进製造业的投入,採取促进先进製造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


与此同时,德国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以智能製造为核心的“工业4.0”战略。这一概念已成为引领世界製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论。


中国仍具备成本优势


对于上述趋势而言,首先,我们应该客观认识到,一些欧美国家为吸引製造业回迁本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同时在比较成本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一些欧美公司产业链中的製造环节回迁本土,这是新一轮国家间竞争力培育,製造业版图重构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


其次,也应该客观认识到,近些年来随?中国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老百姓福利的持续增加,中国製造业成本的确有所上升,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中国不可能永远靠廉价劳动力、以牺牲劳动者的福利、健康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来维持低成本的製造业优势。


第三,中国製造的优势仍然存在。尽管薪酬水平快速上升,但中国的製造业薪酬依然远低于美国及其他国家,相关福利水平也较低。而且,中国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在从非熟练劳动力向熟练劳动力转变,劳动力素质日益提高。


第四,中国製造业正处在比较优势转折期,即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外有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製造业回归的挑战,内有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外资製造企业把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压力,亦面临高端製造业引不进来,低端製造业留不下来的尴尬境地。


发展模式急需新变革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通信、生物电子、纳米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数字製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现代製造技术不断涌现,全球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製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


全球製造业发展模式正经歷巨大变革,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在世界经济转型调整中佔据主动地位,对中国製造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