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佔据优势地位?中国製造必须创造新优势,实施“中国製造2025”战略,加速製造业转型升级,完成从製造大国到製造强国的转变,以做到“两面迎敌”而不惧。具体来看,需要在以下几点着力: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国家製造业创新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製造业创新网络,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强力推进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事实上,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产业、企业、教育、科研等自成体系、条块分割的格局,导致了资源分散、机制不顺、协同创新的合力不够、驱动力不足。
2、深化互联网在製造领域的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考察全球的“互联网+製造业”生态,当前存在两个版本:一是以製造业企业为主导,从製造端推进“互联网+製造业”融合,该方案需要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典型代表如德国“工业4.0”。另一种则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从互联网端推进“互联网+製造业”融合,该方案主张互联网企业和製造业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与从製造端推进相比,从互联网端推进所需投资更小、成本更低、适用生产场景更多、操作更灵活,天然适合中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
当前,中国製造业面临技术短板和结构短板的两大劣势,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独具优势。结合现实情况,笔者认为,中国应选择从两端同时推进“互联网+製造业”战略。对于部分技术密集型、大型製造企业,从製造端推进“互联网+製造业”战略;对于大量劳动密集型、中小微企业,从互联网端推进“互联网+製造业”战略。
3、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力资本优势。
应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製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製造业人才队伍。重视高端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养,设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释放他们的聪明才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中国製造业的新优势。
4、进一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中国製造新优势。
德国的经验证明,加大对传统产业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改造完善新兴产业链条,是促进製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国的传统产业规模较大,面临着严峻的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大力推动应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在传统产业的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比如在能源产业中,可将电动汽车的研发作为重点,以顺应未来能源消耗的方向;在纳米技术应用中,可把汽车、化学、建筑、纺织等领域纳入到其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服务业发展上,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施生产与服务一体化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服务企业的国际化。
原文来源:大公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