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林善浪:新型城镇化与经济转型升级——“同济智慧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公益培训第四讲
发布人: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5-06-25   浏览次数:516

528日上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林善浪给甘肃定西市的管理决策者们带来题为新型城镇化与经济转型升级的精彩演讲。林善浪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论述我国进行经济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他还根据定西市的区位优势,为该地未来的发展战略提出中肯建议。

适应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

林善浪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变为有限供给;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服务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从3.0版升级到4.0版;以及对外开放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1. 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有限供给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表现之一即是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变为有限供给。一方面,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结果,大量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数据显示,我国农业就业人数从1991年最高峰的3.9亿人减少到20132.4亿人;而非农业就业人数从19801.3亿人增加到20135.3亿人。根据人口学经典理论刘易斯转折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某一点,农业过剩劳动力开始大幅减少,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根据国际经验,刘易斯转折点大致在人均GDP达到30004000美元之间。这时,劳动力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农民工工资上涨。

而影响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另一个因素是人口增长低于预期。中国过去几年生育率是1.4,低于政策目标1.8,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通常来讲,当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即人口红利期。从中国的情况来看,1950的总抚养比为61%,然后逐渐上升,至1970年的总抚养比达到最高点79%(此时段中国处于人口负债期),然后逐渐下降。到1990年,总抚养比降到50%,人口机会窗口开始打开。到2010年,总抚养比降到最低点40%。此后,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总抚养比将停止下降转而开始上升。到2030年前后,总抚养比回升到50%,人口机会窗口开始关闭。

2. 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时代到服务经济时代

与此同时,刘易斯转折点也对中国从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服务经济时代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刘易斯转折点将带来资本替代劳动效应,推进农业机械化正当时。农业资本替代劳动,释放更多的农业劳动力,直到农业劳动力降低到5%以下。其次,刘易斯转折点将引导农业生产结构向劳动节约型方向调整。面对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农户调整生产结构,生产更多的劳动节约型产品。最后,刘易斯转折点将给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压力,并倒逼农业宏观政策的调整。在劳动力短缺、农业机会成本上升的新阶段,如果农产品价格没有调整,农业就出现撂荒和粗放耕作的现象。例如,两熟一熟双季稻单季稻,季节性闲置,减少投入等。

3. 经济全球化:从3.0版到4.0

追求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经济开放与自由化需要制定新的贸易规则和体系,这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美国相继主导制定和启动了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I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ISA(《服务贸易协定》)谈判,涉及市场准入、贸易平衡、劳工与就业、政府采购、国有企业、保护知识产权、供应链管理、规则一致性、环境治理等更高标准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为此,中国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推进与冰岛、瑞士等欧盟成员的自贸区谈判,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倡议和推动金砖联盟成立金砖外汇储备库、金砖开发银行、工商理事会等。

4. 历史性跨越: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1078亿美元,吸收外来投资1240亿美元。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保持世界第三位。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196亿美元,二者相差仅160多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很快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实现历史性转变。

20141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在50个国家建设118个合作区,已经入区的中国企业2790多个,入园企业投资额达120多亿美元,累计产生480多亿美元的产值。“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其目的就是要与周边的地区国家互利互惠,实现共同繁荣。从经济角度来说,一带一路有三个转变:从商品输出转变到资本输出;从引进要素转变到输出要素,把中国的技术、产能输出出去;从向发达国家对外开放转变到“一带一路”的主要开放面向第二、第三世界国家。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根据统计,至2013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3.7%,中国城镇人口是7.3亿,比欧盟人口总和还要多2.2亿。这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的人口城镇化进程。根据以往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当一个国家城镇化率达到50%的时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通常会承办诸如世博会、奥运会等重大赛事和项目。同时,城镇化率达到50%的时期也是城市建设矛盾凸显和城市病集中爆发的一个阶段。

在中国,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两端集聚。7.3亿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和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镇,呈现向两端聚集的特征。二是区域化特征。在城镇化过程中,区域化伴随着资本大范围的流动与人口的异地城镇化,人口主要流向那些具有竞争力的地区。三是本土化特征,即依托本地人口实现城镇化的过程。

中国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了英国200年、美国100年和日本50年走过的城镇化路程,成就显著。但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存在很多问题并亟待解决。问题一是“半城镇化”现象。在城镇7.3亿人口中,户籍人口不到5亿,有2.5亿人口是没有城镇户籍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6.6%。问题二是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不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4倍,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1.6倍。三是“被城镇化”现象。村民被迫拆除房屋来搞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四是城镇化超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建成“鬼城”、“空城”。五是贵族化倾向。有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建高楼大厦、大型广场、人造景观和高档小区,而忽略了城镇化不是富人进城而是农民进城。六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等。最后,一些地方政府依然固守粗放式发展,财政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通过低价征用土地,降低工业发展成本,同时依靠开发房地产卖地支持城市建设。这就导致了城市面积迅速扩张、摊大饼的发展模式。

那么,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哪里?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新型城镇化的“新”可以概括为如下十点,包括人口与户籍相匹配;人口进城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从工业化驱动向服务经济驱动转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土地集约型城市化建设;建设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形态的城市化;发展有中国文化、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发展金融创新的城镇化以及科学管理的城镇化。

总之,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同时,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其核心制度要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抓住转型升级新机遇

当前,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结构变革时代,围绕互联网和物联网展开的社会互动方式高度嵌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带来技术变革、商品变革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在结构变革时代,社会将见证行业交叉洗牌、模式替代、产业环节洗牌、标准升级和技术替代等种种更替和改变。

为迎接这一变革,美、德、英等发达国家纷纷掀起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浪潮,以信息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为重点,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再工业化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再工业化是针对德国鲁尔地区、法国洛林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等重工业基地改造问题而提出的,是指一种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的现代化并鼓励新型工业部门的增长。

工业4.0”就是由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而中国制造2025”被誉为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这一计划的第一步是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对中国来说,产业转型升级也面临着区域调整。从2003年开始,我国重化工业布局在沿海地区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制造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现代服务业升级,跨国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资源方面的集聚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同时,区域经济增长优势重新洗牌。2000-2013年,我国东部有5个省市占全国GDP比重下降,中部也有5个,而西部是3个。近十年来,有两种城市的区域地位呈明显上升趋势,一是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城市,二是以重化工业为支撑的城市。

总之,实现区域转型既需要环境与平台支撑,也需要城镇实现从生产功能到资源配置功能的转变;以及发展动力从产业推进到功能引领的转变。

甘肃定西的区位发展优势

甘肃定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林善浪认为,定西的发展需坚持三个面向:一是面向东部沿海,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二是面向兰州都市圈,发展都市消费工业。定西依托区域资源和区位优势,可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做大农产品加工业;三是面向当地资源,依托矿产资源,做好延伸产业链。依托西部旅游资源,做好休闲旅游产业。由是,定西的未来发展应主打三张区域牌,即交通区位牌、生态环境牌和文化旅游牌。

作者简介:

林善浪: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专家、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教授,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