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生合作完成“一带一路”沿线51国国别研究
发布人: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5-06-24   浏览次数:227

大国暗中争夺、中国企业参与能力中的短板、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发展构想认知度低……在完成了中外学生合作“一带一路”沿线51国国别研究《命运共同体国家视野中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分析》后,很多同学表示“前路不轻松”。但研究过程本身被中外学生视为一段难得的经历。
   《命运共同体国家视野中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分析》国别研究项目今年5月4日启动,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60多名留学生与57名中国学生参加,最终完成51国国别研究报告。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8名指导教师组成“教练团”承担指导工作。中外学生采用“1+1”的合作方式,由该国别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组成一个国别研究组,搜索获取本土资料,并吸引该国别其他留学生以及对该国别感兴趣的中国学生共同参与,最终完成国别研究报告。若干在地域、文化相近的国别,组成联队,由教师担任“联队教练”,对同学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训练和指导。

在经过中期答辩、终期答辩后,51个国别研究中的优秀成果于6月22日在逸夫楼进行汇报。评委组向中外学生颁发了“项目参与证书”,并为其中的优秀成果颁发了“优秀成果证书”。

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杨东援教授、教务处李晔教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陈强教授出席成果汇报会。江波副校长在对学生研究成果的点评中,指出在座的中外学生未来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承担者,这样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杨东援教授介绍了同济大学将通过建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搭建起同济大学各学科间、同济大学与中外企业、政府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平台。学生也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
本次中外学生完成的“一带一路”沿线51国国别研究内容丰富,且有一定深度,重点体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话语。研究主题鲜明、视角独特、立场中立,最终将以出版论文集、成果专报等形式进行成果的发布。而“一带一路”实现“互联互通”的核心思想,在研究过程中,则体现为中外学生知识与思想的“互联互通”,以及中外学生作为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承担者,当前的研究学习与未来就业的“互联互通”。
   菲律宾留学生乔安认为和优秀的中国老师和同学在一起开展研究,简直是一段“奇妙的体验”。匈牙利留学生丹尼说:“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一个这样的项目。我在同济大学有两个身份:硕士生和留学生。作为硕士生,我要参加并进行研究活动。作为一个留学生,我要加深我对中国的了解,体验中国的文化,交中国朋友。我通过参加本项目一箭双雕,进行了研究、更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交了新的中国朋友。总之,本项目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
越南留学生杜庆霞认为她参加《命运共同体国家视野中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分析》研究,可以让大家更全面了解越南,她自己也获得了与中国同学深入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因此,她由一开始有点儿犹豫该不该参加此项目,到现在已经认为自己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而她的中国研究伙伴潘刘琴则“不仅收获了知识、拓展了能力,在与外国小伙伴的直接交流中,极大地拓展了视野”,有时甚至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同济大学“中外学生融合国际性校园建设(第一期)”教改项目于2012年启动,2014年完成,在中外学生融合教学实践项目、文化活动项目、研究项目等中外学生融合的广度上,促进了国际性校园建设。此次《命运共同体国家视野中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分析》是在第一期成果基础与经验基础上,近一步在中外学生融合的深度上开展进一步探索。下一步,在同济大学教务处指导下,将进一步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展开中外学生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一些特定关键主题的深入研究,力将“一带一路”主题做成同济大学“中外学生融合国际性校园建设”的品牌项目。

  

点击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