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上,与会专家呼吁突破制度掣肘 升级协作机制融入“一带一路”
发布人: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5-03-29   浏览次数:213

“‘一带一路不能只从地理上看,它是一个国家战略,只有西部和东南沿海参与肯定不够。作为我国最强的经济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群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参与这个开放战略。在今天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高峰论坛上,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左学金告诉记者,目前长三角对接一带一路面临的制度掣肘依然存在,需要破和立的方面还有很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建议,成立国家层面的长三角协作实施平台,确保相关合作规划能顺利执行。

长三角是一路两带的门户
  在今年协调会的课题安排表中,上海申请牵头的课题是长三角城市群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作为牵头单位,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姚新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股源动力。上海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时,需继续作为改革开放的门户对接世界;同时作为东西互动的节点,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
  唐子来则表示,对于长三角来说,要参与的国家战略不只有一带一路,还有长江经济带,所以应当是一路两带。从尺度上看,一带一路战略涉及范围更大,长三角应着力建设长江经济带。同时,拥有入海口的长三角城市群也应当好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的龙头,起到引领作用,和世界经济有效对接。
       “一带一路可以为长三角带来什么呢?在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常务副主任兼长三角新型城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亚雷看来,一带一路涉及约65个国家,总人口44亿人,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长三角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和平台,对接中国-东盟自贸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突出与中亚地区和俄罗斯的合作。同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为长三角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充裕的资金,比如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中欧合作专项贷款等。

借助城市群力量抱团出海
  目前,长三角在对接一带一路方面有着区位、交通、产品、文化等先天优势。长三角沿江、沿海,面向海外;区域内高铁、高速公路、港口发达,物流优势明显;农产品、工业产品、服务产品颇具品牌效应,再加上上海自贸区机制体制的辐射,长三角已经有自由贸易网的轮廓;同时,茶文化、水文化、工商文化等也可以助力经济融合。张亚雷的观点是,中国和世界的对接首先是人与人的理解和交流,通过历史文化的互动,投资也会更加顺畅。
布局全球,抱团出海,是长三角在新常态下发展必然路径,这与一带一路开放理念不谋而合。张亚雷认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提升长三角城镇群发展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未来,长三角在一带一路中着力点主要包括:参与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非洲地区的矿产资源、农业等领域;开展与海湾国家和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加快优势产业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劳动力资源丰富、低成本地区建设生产基地。通过优势产业在境外投资建厂,建立销售网络,变境外销售为境外生产,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带动国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出口,有效规避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

长三角可借鉴京津冀模式
  张亚雷也指出了长三角对外开放尚存不足:苏北、浙皖山区等地的交通一体化亟待完善,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等物流手段仍较薄弱,产业集群转型还需时间,大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令人挠头。
  除此之外,在部分市长和专家看来,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遇到了不容回避的制度障碍。昨天下午举行的市长闭门会议上,多位市长谈到了经济、环保方面跨省、跨界协调的难度,发出对长三角协作机制进行改革创新的呼声。唐子来也认为,长三角目前的发展面临政府空间和市场空间的失配,长三角地区的区域规划如果是把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在里面,说得细到行业里面去了,我认为这根本没有必要,因为这是市场的负面清单,需要,什么不能做,由政府来说;什么能做,由市场来说。而区域协调的重点,在于统筹自然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开发空间管制,这是政府的责任清单,是领导必须做的,需要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唐子来认为,长三角地区也有必要成立国家机关和相关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城市群协作实施平台。珠三角主要在广东省内,跨界阻力较小,中三角(武汉城市群)的体量还未达到特级,目前来看,长三角可以借鉴的模式就是京津冀模式,确保相关规划能顺利执行,城市群能够协调发展。他建议说。
  (本报安徽马鞍山32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