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发布《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绿皮书》上海人均能源消耗高于北京
发布人: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4-09-19   浏览次数:1165

我国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其“投入产出比”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昨天,同济大学发布了《2011-2012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绿皮书——中国35个大中城市和长三角16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该报告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做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在“中国35个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与效率综合排名”榜单上,北京、深圳、天津、石家庄并列第一,上海排名第11位。绿皮书作者之一、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表示,上海的“生态消耗”水平亟待降低,这样才能变得更加宜居。

本书作者诸大建、何芳、霍佳震三位教授提出了“两个半球”理论模型,一个是“投入半球”,另一个是“产出半球”,认为评价城市的发展优劣不能只看产出,而是要看它的投入产出比值。根据这一模型将我国城市分为了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高投入高产出”类型,代表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它们的生态消耗很高,城市人类发展水平也很高; 第二种是“低投入高产出”类型,天津、杭州、厦门、武汉等四个城市属于这种类型,它们拥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第三种是“低投入低产出”类型,在35个大中城市中,大多数城市属于这种类型;第四种是“高投入低产出”类型,乌鲁木齐属于这一类型。

虽然上海与北京、深圳同为“高投入高产出”型城市,但北京、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效率都为1.000,而上海的可持续发展效率为0.804。对此,诸大建教授解释说,北京的雾霾、沙尘暴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他们研究的生态投入是人均土地资源消耗、人均能源消耗、人均生活垃圾、人均水资源消耗。在这方面,北京要优于上海。“北京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70%以上,而上海的钢铁、冶金等工业还占了较大比重,因此人均能源消耗比北京高很多。”诸教授说。绿皮书提出,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中,上海必须坚持发展B模式,即在降低生态消耗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诸大建还指出,目前,上海的人居环境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是不利于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必须在打造宜居环境上下工夫,如调整城市结构,改变中心城区人满为患、周边地区功能单一的“单中心”格局,引导更多的市民到周边地区居住、就业,在当地即可进行购物和休闲。“拿上海自贸易区来说,如果我们还是像以前搞招商引资那样建自贸区,而忽视城市宜居环境的构建,那就很成问题了。”诸教授说。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09/25/content_4719.htm